<button id="trejc"><acronym id="trejc"></acronym></button><tbody id="trejc"><track id="trejc"></track></tbody>

  • <button id="trejc"><acronym id="trejc"></acronym></button>
    1. 手機版

      微信公眾號

      關閉

      | 國內宮廟

      首頁 > 國內宮廟

      寧波媽祖信仰的載體——慶安會館



      慶安會館



      慶安會館內部

        天后媽祖,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共同崇拜的海洋保護神。如今,媽祖的信仰范圍已擴大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與地區,有3億多信徒。

        近日,記者在寧波媽祖信仰的載體——慶安會館了解到,媽祖能夠名揚天下,最早是因為寧波。北宋年間從寧波出發的一次外交活動,使媽祖得到了朝廷的承認。自此,媽祖從民間崇拜上升為被官方褒封的尊神,從福建局部區域走向全國,乃至世界。

        媽祖成為官方褒封的航海保護神,最早和寧波有關

        媽祖信仰,歷史悠久,特別是五代北宋后,我國對外海事活動日益頻繁,朝廷和民眾逐漸產生崇拜、敬畏海洋的情愫,產生航海保護神也是大勢所趨。

        媽祖,又稱天妃、天后、天上圣母,俗姓林,相傳北宋建隆元年(公元960年)誕生于福建莆田縣湄洲島,一出生就不哭不鬧,因而取名為默,小名默娘。她從小天資聰慧,既洞悉天文、熟習水性,又掌握醫術、樂于助人,常幫助漁民擺脫困境,深受愛戴,名聲遠播。

        宋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,林默娘因在海上搭救遇險船只而不幸遇難。后人敬仰她,就在其經常舉燈引航的湄峰上建廟祭祀,這是世界上第一座紀念媽祖的廟宇,史稱祖廟。

        “宋代,寧波進入海外交通全盛時期,中國與日本、高麗等國的海舶往來集中于寧波。福建商人大量到此經商,在他們的影響下,媽祖信仰傳入了寧波。”慶安會館館長黃浙蘇告訴記者,雖然媽祖信仰起源于福建,但媽祖從地方的民間供奉上升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航海保護神,進而名揚天下,則和寧波有關。

        唐宋時期,寧波造船業世界領先。北宋時,宋徽宗下旨在寧波打造船隊,出訪高麗。當時一共造了八艘船,兩艘萬斛“神舟”和六艘“客舟”,從鎮海出發前往高麗,在回來的途中遭遇風浪,七艘船翻了,剩下的一艘“神舟”上有個福建人,他一直向媽祖祈求平安,后來,這艘船成功避險,順利到港。宋徽宗聽說這件事后,下詔封林默為“湄洲神女”,賜廟額為“順濟”。

        這是媽祖第一次受到皇帝冊封。從此之后,歷代皇帝對媽祖的褒封逐步升級。自宋徽宗宣和四年至清同治十一年,四個朝代14個皇帝先后對媽祖敕封了36次,從“夫人”“天妃”“天后”到“天上圣母”,封號最長達64個字。乾隆五十三年,御敕媽祖廟春、秋兩季致祭,媽祖信俗被列為國家祭典,與陜西黃帝陵祭典、山東祭孔大典并列中華三大祭典。由此,媽祖上升為民族的神祇崇拜,媽祖信俗遂成為一種文化現象。

        媽祖信俗,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傳往世界各地

        媽祖信俗在向國外傳播過程中,寧波也發揮了作用。

        黃浙蘇說,寧波的首個天后宮,是南宋時期福建莆田船主沈法詢所造。據說,沈法詢出海時在南海遇險,因祈求媽祖保佑而化險為夷,回來后,他貢獻了東渡路的住宅,又爭取到一些官地,建成了“靈慈宮”,廟中的媽祖神像,是從莆田湄洲祖廟分爐而來的。靈慈宮一直延續存在,直到1949年被毀。據不完全統計,在最鼎盛的時候,寧波地區(包括舟山)有天后宮100多座。

        據記載,從寧波出海的船只,船員在出海前常常到天后宮燒香祈禱,船上也會帶有媽祖神像。這些船只所到之處,都是媽祖信仰的傳播地。尤其在元代,以海漕取代河漕,寧波是漕糧北運的重要出發港,也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,媽祖信仰在海洋漕運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雙重帶動下,傳播空間更為廣闊。明清時期,寧波民間對外貿易不斷,船舶往來頻繁,媽祖信仰也得到進一步傳播。

        如今,媽祖信俗成了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各國共同的文化遺產,尤其在東南亞,越南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泰國等地無不建有媽祖廟,留下大量的史跡和文化。據統計,目前,全世界已有6000多座媽祖廟,3億多媽祖信徒。

        2009年,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,這是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級遺產,標志著媽祖文化正式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。

        慶安會館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往來的橋梁

        隨著時代變遷,寧波市區現存的天后宮只剩慶安會館和安瀾會館了。慶安會館,又名“甬東天后宮”,咸豐三年(公元1853年)由甬埠北洋船商捐資建成,既是祭祀天后媽祖的殿堂,又是舶商航工聚會議事的場所,是融天后宮與會館于一體的古建筑群。

        記者到慶安會館采訪時,正好是傍晚,在夕陽余暉下,會館內的前后雙戲臺,巧奪天工的磚雕、石雕、朱金木雕,組成了一幅穿越古今的畫卷,歷久彌新。

        黃浙蘇說,會館大殿前的一對蟠龍石柱和一對鳳凰牡丹石柱,也有一段傳奇故事。據說,這四根龍鳳柱的石材是從福建訂制的,經由海路運來寧波。當運至浙江洋面時,忽遇狂風,不少帆船被刮翻,而兩艘裝有石柱的木船竟穿過驚濤駭浪平安到達三江口。事實上,船隊安全抵達,是因為把柱子用繩索固定分裝在船的兩側,保持了重力平衡,但當時的船工一致認為,是天后媽祖顯靈,于是商人在會館前搭起戲臺,連賀三天,以敬神靈。從此,慶安會館名聲大振。

        如今的慶安會館,又增加了“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”的內容,成了寧波對外交流的文化窗口,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游客和學者。

        據統計,自開放以來,慶安會館共接待外賓5萬余人,其他散客更是不計其數。去年,英國國家海事博物館、德國國際海事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曾前來參觀,他們認為,會館內的陳列不僅講述了寧波港口與造船業的發展歷史,還呈現了媽祖文化和寧波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位,著實令人驚嘆。慶安會館也在加強與國外博物館的互動與合作中,搭建起中西方文化交流往來的橋梁。

        新聞延伸

        媽祖文化不僅僅是媽祖廟

        還有祭祀儀式、建筑文物以及民間傳說


        千年來,媽祖信俗在傳播過程中,與各地的地方特色融合,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。除了數量眾多的媽祖廟宇外,還包括祭祀儀式,建筑碑刻、繪畫等古跡文物,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與民情風俗等,內容涉及經濟文化、科技藝術等領域。

        國外媽祖廟宇較密集的地區是日本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,美國、印尼、菲律賓、泰國、越南、緬甸、朝鮮、挪威、丹麥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巴西、新西蘭及非洲等地也有分布,比較有名的有菲律賓隆天宮、新加坡天福宮、馬來西亞吉隆坡雪隆天后宮、越南胡志明市華人街天后宮、日本長崎崇福寺媽祖堂、美國舊金山朝圣宮、澳大利亞墨爾本天后宮等。

        在媽祖誕辰和羽化升天之日,各地媽祖廟(宮)都會舉行隆重的祭典。每年寧波象山開漁節的固定流程之一就是媽祖巡安活動,石浦東門島的漁民在出海捕魚前都要到島上的天后宮進香,并將媽祖神像請到漁船上,希望媽祖保佑,一路順風順水,平安歸來,魚貨滿艙。

        在建筑文物方面,慶安會館內的建筑上就有1000多件朱金木雕和200多件磚、石雕藝術品,采用寧波傳統的雕刻工藝,充分體現了清代浙東地區雕刻藝術的至高水平。在寶島臺灣,大街小巷分布著2000多座大大小小的媽祖廟,廟里的裝飾工藝多以琉璃瓦、交趾陶等形式展現。



      (責任編輯 江偉)

      免責聲明

      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 天下媽祖網”或“來源:本網”的作品,版權均屬天下媽祖網,凡是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應注明“來源:天下媽祖網”。未經授權,使用上述作品不得用于商業目的,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
      2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天下媽祖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
      3、如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致電: 天下媽祖網 網絡編輯部 0591-87532714,我們將及時刪除。

      天下媽祖網官方微信公眾號

      更多資訊!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注天下媽祖網官方微信(mazuworld)

      国产va观看在线播放

      
      

      <button id="trejc"><acronym id="trejc"></acronym></button><tbody id="trejc"><track id="trejc"></track></tbody>

    2. <button id="trejc"><acronym id="trejc"></acronym></butto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