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會議現場
(本網訊)日前,媽祖“三十六次褒封”圣像繪圖創作研討會在莆田舉行,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、莆田學院、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院、莆田媽祖文化研究院、《中華媽祖》雜志社、德化恒豐佳創有限公司等機構及相關專家學者近20人參加。
研討會圍繞媽祖從夫人、妃、天妃到天后的36次褒封,其歷史發展過程,以及受褒封的歷史背景進行了全面的梳理。與會者認為,要對這三十六次受褒封的媽祖,用美術繪畫的形式進行塑造創作,就必須從動態、臉譜、服飾、法器等方面,完整、客觀、系統、藝術地進行展現,繪出媽祖各個時期的光輝形象。
眾所周知,媽祖誕生于宋代建隆元年(960),因搶救海難而獻身,當地鄉親以傳統方式進行紀念,演繹出最初的媽祖廟來進行奉祀。歷經宋元明清,朝廷還不斷加以褒封,封號從夫人、妃、天妃至天后,形成了一個廣泛媽祖文化現象,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隨著華僑華人對外拓展,媽祖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。目前,世界有46個國家和地區有媽祖文化事象。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媽祖信俗列入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,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。
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,媽祖歷代褒封,以繪畫的人物形象問世,是一項創新宣傳媽祖文化的藝術再創作,這是一項系統工程,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。它將在更大范圍,立體形象地弘揚媽祖立德、行善、大愛精神,成為媽祖文化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,為媽祖文化在新的歷史時期發展寫下重要一筆。
會議還認真研討了:“媽祖世界·瓷行天下”——中華媽祖文化與德化陶瓷文化“10個100”傳播工程實施方案中,各個100的不同的“媽祖形象”塑像。
(責任編輯 艾寧)